“华人所信,众望所归! 关注华人生态,搭建商贸平台!”

当前位置:首页>>国际新闻>一夜斩首37人:沙乌地镇压什叶派的「死囚大处决」?

一夜斩首37人:沙乌地镇压什叶派的「死囚大处决」?

photo (6).jpeg


沙乌地阿拉伯23日宣布,沙国司法部已遵照国王萨尔曼(King Salman)的皇家诏令,于全国6所监狱、同步处决「37名死刑犯」。图为先前孟加拉示威者在抗议沙乌地争议处决、斩首外劳。图/美联社


一夜斩首37人:沙乌地镇压什叶派的「死囚大处决」?


【2019. 4. 24 沙乌地阿拉伯】「他们是恐怖份子、是暴民...他们全都得死?」沙乌地阿拉伯23日宣布,沙国司法部已遵照国王萨尔曼(King Salman)的皇家诏令,于全国6所监狱、同步处决「37名死刑犯」。官方表示,这37名遭到斩首的罪犯,全都是涉嫌「恐怖主义、煽动骚乱、替伊朗从事间谍行动」的严重叛乱犯。由于21日,沙乌地中部城市祖尔菲(Zulfi)的国安局支部,才遭遇不明人士袭击,因此这回的大规模处决命令也被舆论视作「杀鸡儆猴」;但《国际特赦组织》等人权团体却质疑:这37名被处死的罪犯,绝大多数都是参与「2011-12沙乌地东部省反贪腐示威」的什叶派穆斯林,已知「至少25人」曾遭遇刑求逼供、秘密审判与冤陷入狱。


▌延伸阅读:〈分尸令尊的血债钱?哈绍吉谋杀案,沙乌地王族的秘密封口费〉


「所有的阴谋份子都已伏诛...我们已经完遂了处决罪犯的死刑命令。」23日,沙国官媒《沙乌地新闻社》(SPA)突然无预警发出处决通告,指沙乌地司法当局已同步于全国6个省份、「同步斩首」37名极刑定谳的「死囚犯」。


当局表示,这37名死刑犯全都是持沙乌地国籍的男性,他们涉及的罪嫌全都是:「煽动叛乱」、「颠覆国家安全」、「支持恐怖主义」、「组织恐怖攻击网路」 、「挑拨沙乌地的族群和谐」与「为邻国伊朗从事敌意间谍活动」。


包含23日处决的37人在内,沙乌地政府今年年内共斩首了104人(其中44人是外国籍;死罪的主因大多是毒品犯罪)。整体状况虽与2018年的149起处决相近;但一口气斩首37人,却是自2016年1月以来,沙乌地所发动的最大规模处决命令。


《法新社》报导,沙乌地的死刑处决,大多以传统的「公开斩首」为形式,一般会在中午礼拜「晌礼」过后进行;但在周二行刑过后,据报至少有1名死囚被「钉上刑架,公开曝尸」——此一残酷处置,就算在沙国国内也极为罕见,一般是「罪大恶极」者才会遭遇如此对待。


「今天发生的『大规模处决』,又一次骇人地证明了沙乌地阿拉伯政府,是如何视人命如草芥!」在处决消息传出后,《国际特赦组织》的中东区域专员马阿鲁夫(Lynn Maalouf)也公开发表谴责:「我们也再一次地见证到:『死刑』作为政治残暴的权力工具,是如何被当权者用于镇压、消灭异议人士的少数声音。」


《国际特赦》表示,在处决通告中,沙乌地官方虽没有提及被处决犯人的身家、背景与「具体犯行」;但透过分析姓氏族谱、佐以《国际特赦》的救援行动资料库,世人仍能发现——「37名被处决者,几乎全都是沙乌地少数的『什叶派穆斯林』。」


马阿鲁夫强调,在《国际特赦》的冤狱资料库中,本回被斩首的37人里,已知25起案例存在「逼供、刑求、诬陷...等『冤狱事实』」。之中有11名死刑犯,是因为参与2011-12年间,沙乌地东部省份的街头示威;另外14名死刑犯,则是之后被沙乌地国安局控诉「为伊朗从事间谍行动」。


photo (7).jpeg


在《国际特赦》的冤狱资料库中,本回被斩首的37人里,已知25起案例存在「逼供、刑求、诬陷...等『冤狱事实』」。之中有11名死刑犯,是因为参与2011-12年间,沙乌地东部省份的街头示威;另外14名死刑犯,则是之后被沙乌地国安局控诉「为伊朗从事间谍行动」。图/美联社


2011-12年的东部省抗争事件,是沙乌地什叶派穆斯林响应「阿拉伯之春」所发起的群众示威,当时的主要诉求是以信仰平权、反对教派迫害、反贪腐为主;但其行动却遭到沙乌地王室重手镇压,除了军警高压搜捕,大批的什叶派教长、部族长老、异议人士、网路评论家,也全都被国安当局指控「煽动恐怖主义」而逮捕入狱。


以伊斯兰为国教,并以逊尼派原教旨主义的「瓦哈比运动」(Wahabbism)为尊的沙乌地阿拉伯,国内仅有10%左右的什叶穆斯林国民。传统上,沙乌地什叶派多居于沙乌地极富石油资源的「东部省」;但自从1979年伊朗爆发「伊斯兰革命」、建立起什叶政权后,担心「革命输出」的沙乌地也加紧对沙乌地什叶派的压制与监控。因此地方民众长年来,也都抱怨着王室对于什叶派的政治歧视与压迫。


在2012年东部省示威中,沙乌地著名的什叶派教长尼姆尔(Nimral-Nimr),就曾公开质疑「沙乌地王室的不义统治与腐败」,但尼姆尔与其从重却因此遭中央政府派兵逮捕。根据沙国官方的说法,尼姆尔涉嫌「煽动恐怖主义叛乱」,在受逮过程中更是「持枪拒捕」,因此沙国法院才会决定唯一死刑——尼姆尔等47人,才会在2016年1月一口气被沙国政府下令处死。


当时,尼姆尔教长的死,曾触发中东什叶派的群情激愤。除了东部省气氛一度紧张外,邻近的伊朗、伊拉克,也都出现数万人游行的「反沙乌地暴政示威」。沙乌地驻伊朗大使馆不仅被群众包围、投掷汽油弹。伊朗的最高领袖哈梅尼(Ayatollah Ali Khamenei)更公开谴责「沙乌地的暴政必将遭遇真主『天谴』。」


最终,对于伊朗反应极为光火的沙国王室,于是在48小时内宣布「与伊朗断交」;两国自此撕破脸的公开敌意,直到今天都仍然未解。


《国际特赦》表示,根据组织手上的证词与事证通报,周二被沙乌地处决的35人里,至少有25人遭遇冤狱问题——在逮捕过程中,沙乌地军警不仅完全无需检察官事先批准;在逮捕之后,这些「政治犯」也都先会「人间蒸发」数个月,并在没有家属联络、没有律师陪同、甚至没有审讯纪录的不公开状态下,「莫名就遭遇死刑定谳。」


在死刑定谳之后,沙乌地政府也不会主动告知死刑犯家属,进而以制度阻碍被告上诉的救济权利;因此许多案例,都是在好不容易准许探监后,家人们才知道被告已被判处、甚至已经执行死刑。


《路透社》表示,沙乌地大规模处决命令通常都带有「政治恫吓」的宣示色彩,但本回行刑的时机仍来得相当突然。尽管在21日,沙乌地内志地区的沙漠城市祖尔菲,据传驻地的国安单位遭遇到「恐怖份子突袭」(军警受伤;犯案嫌疑者4死,后续逮捕13人),但全案目前已由ISIS坦承犯行,于地缘、行动方式、与犯案者身份来说,都与被处决的37名什叶死刑犯没有直接关联。


photo (8).jpeg


2016年被斩首的尼姆尔教长肖像。图/美联社

点击量:11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