​伊拉克、委内瑞拉前车可鉴:国际制裁只苦了老百姓?
新闻摘要


因应当前的俄乌局势,西方多国祭出史无前例的严厉制裁,导致大量资金和技术入オ离开俄罗斯。据《华尔街日报》指出,战事经济已令俄国经济萎缩10%,为苏联解体以来最差的表现。莫斯科市长索比亚宁(Sergey Sobyanin)于18日更宣称,该市将有20万入面临失业风险。


回顾历史,过去伊拉克委内瑞拉苏丹等国家遭到国际制裁时,每每适得其反的未能阻止当下战事和事态问题,一般民众往往受害至深。


屏幕快照 2022-04-21 下午4.37.24.png


透过制裁作为惩罚手段的历史颇为悠久,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。一战结束后,关于通过国际组织施施制裁的辩论更是屡见不鲜。当时的国际联盟(しeogueofNations,即联合国前身)允许在五种情况下使用制裁,包括违反联盟盟约第十条、在战争或战争威胁的情况下、联盟成员不支付仲裁裁决时、当联盟成员在未将争议提交联盟理事会或联盟大会的情况下参战时,以及当非成员与联盟成员发生战争时。


国际间早期的制裁例子,包括在1935年阿比西尼亚危机(Abyssinia Crisis)的一次,当时意大利王国入侵衣索比亚帝国,衣军迅速溃败,首都阿迪斯阿贝巴于1936年5月被意军估领,皇帝塞拉西一世(Haile Selassie)流亡英国,最终衣索tt亚帝国并入意大利王国一部份。英法为首的国际联盟因而对墨索里尼(BenitoMussolini)的意大利实施经济制裁,惟拒绝实施两项重要措施,即禁运石油和封锁苏伊士运河。


屏幕快照 2022-04-21 下午4.37.31.png


此外,还有日本于二战期间遭遇美国、英国、中国、荷兰的「ABCD包围网」经济制裁(取名四国英文首个字母),迫使日方因而最终与美、英雨国谈判。


较近年受制裁的国家亦多不胜数,包括上世纪90年代有因入侵科威特及被指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拉克、因1996年屠杀达尔富尔阿拉伯人的苏丹、涉及91恐袭的阿富汗、涉及2014至15年内战的也门,以及去年军事政变后人权问题的缅甸等。


全球经历了众多的制裁个案,不难发现一个教训,就是制裁往往并非,对平民百姓的伤害很大。举例,1990年8月6日至2003年5月22日期间,伊拉克因入侵科威特而遭联合国实施全面金融和贸易禁运。制裁的最初目的是迫使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,支付赔偿,并披露和消除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。


屏幕快照 2022-04-21 下午4.37.39.png


以往有研究指出,制裁期间造成的营养不良、缺乏医疗用品,以及因缺乏清洁食水,导致伊拉克的疾病发生率很高,或造成该国高达50万名儿童死亡。虽然此一数字存在不少争议,但不少研究均指出制裁与大量儿童死亡个案有关。此外,制裁还导致伊拉克入均国民收入显著下降,最终影响当地民生。


另外,美国「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」(CEPR)的研究亦发现,特朗普政府自2017年8月以来实施对委内瑞拉的经济制裁,经已造成数万人死亡,并迅速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。这当中的原因是相关制裁减少了当地的食品和药物供应,增加了疾病和死亡率。此外,制裁也导致当地石油产量急剧下降,对当地经济和平民百姓造成了巨大伤害。


美国对委内瑞拉的金融和贸易制裁,对当地经济和入民造成毁灭性打击,并阻止该国从严重的经济萧条和恶性通货膨胀中复苏。负责该研究的经济学家MarkWeisbrot曾表示制裁是故意破坏委国经济:制裁剥夺了委内瑞拉人的救命药品、医疗设备、食品和其他必需品进口,根据美国和国际法以及美国签署的条约,这是非法的行为,国会应该采取行动阻止。


屏幕快照 2022-04-21 下午4.37.44.png


还有美国长达20年对苏丹的制裁,为当地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。据苏丹政府估算,自1997年起的制裁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00亿美元。美方的单边制裁不仅加剧粮食,能源,经济危机,伤及苏丹民±并引发新的人道后果,还导致该国通胀最重、就业机会减少、民众收入下降,为和平安全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。


上述常见的国际制裁,以往不时因人道主义原因受到批评,因为它们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产生负面影响,也可能对普通公民造成额外伤害,如美国政治学者DursunPeksen表示,制裁会削弱目标国家的人权。还有意见认为,实施贸易限制只会伤害普通民众,而不是政府精英。


诚然,支持制裁的人士认为,不管制裁对一群人的影响如何,这些公民很可能已经受到政府的压迫。他们还认为,与不采取任何行动相比,制裁是最好的替代工具,而且在没有制裁的情况下,专制政权没有改革的动力。有研究指出,美国和联合国的经济制裁通过平均每年降低GDP增长3%,对目标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显著的影响,负面影响通常持续十年,目标国家的人均GDP总体下降达25.5%。


屏幕快照 2022-04-21 下午4.37.53.png


不过,国际社会亦有不少人反对制裁,认为制裁是促进民族主义价值观和削弱国家文化的一种方式,而且制裁的实际效果往往存疑,或难以达到政权更迭等主要目标。


英国外交官格林斯托克(JeremyGreenstock)认为,即使制裁可能效果不大,但制裁之所以受欢迎,不是因为它有效,而是因为「若想对一国政府施加压力,没有其他事情更值得做」。t比利时法学家Marc Bossuyt则认为,在非民主政体中,制裁对政治结果的影响程度存在争议,因为这些政权大多对民意的反应不那么强烈。


回到当下的俄乌战争。自战事开始以来,美国为首的西方多国即便已经已发动强力的对俄制裁,依旧无法改变俄罗斯矢志要解决安全问题的决心。而且,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利(Josep Borrell)早于3月10日已表示,欧盟对俄罗斯金融制裁能力已达极限。


屏幕快照 2022-04-21 下午4.37.58.png


然而,尽管已到极限手段,但如今乌克兰战火仍然激烈,可见西方领头的对俄制裁不仅无法实现俄乌停火的目标,连带的全球粮食危机、能源危机等广泛危机亦只见恶化,像欧洲对俄欲实柂能源制裁,却自损三千。更重要的是,即便中国、印度、东盟、非洲各国等均参与对俄制裁,俄罗斯平民将会深受其害,同时为未来埋下仇恨的种子。


政治问题最好还是在谈判桌上解决,与其输送武器或在经济上狠下重手,倒不如务实地促成外交谈判,让战事得以早日停止。


WechatIMG3460.jpeg


WechatIMG5732.jpeg

屏幕快照 2022-03-11 上午12.17.25.png